requestId:68853302d3d203.99779084.
主動申請脫貧、增加家庭收入、積極參加工作……近年來,在脫貧政策幫扶下,青海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城北村3包養女人4戶建檔立卡戶包養網心得走出了生活的陰霾,迎來了曙光,脫貧摘帽后,通過自己的努力,實現了人生別樣的精彩包養和幸福。
53歲的李有花15年前丈夫去世,贍養老人、照顧孩子,所有的包養擔子都壓在了她一個人的身上。2個大學生一年1萬多元的學費和生活費,壓得她喘不過氣來,偶爾打零工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。
2015年,城北村、扶貧包養俱樂部工作組通過精準識別,將她納入建檔立卡戶,積極協調為她爭取了生態管護員的工作,每個月有了穩定的收入,家長期包養里的危房也被改造得煥然一臺灣包養網新,這讓包養俱樂部李有花看到了生活的希望。
2016年,孩子們先后大學畢業包養包養,李包養有花家里的生活也有了起色,她主動申請脫貧摘帽,成了格爾木市第一批主動申請摘帽的貧困戶。不想坐等幫扶包養金額,只想努力脫甜心寶貝包養網貧。李有花說,“現在國家的政策好,這幾年對我幫扶力度很大,現在娃娃的工作也解決了,我也努力工作提升收入,脫貧后更要珍惜生活,努力奮斗”。
115平方米的大房子布置得井井有條,彩電、電腦、冰箱一應俱全,發財樹、蟹爪蘭郁郁蔥蔥;屋外梨樹、杏樹、李子樹迎著春風吐露著新芽……摘掉了“窮”帽子,李有花的生活敞亮、美好、溫馨。
在城北村,摘掉貧窮帽子的典型有很多,汪玉順也包養是其包養網中一個。
20包養15年,汪玉順的二女兒因車禍入院,高昂的治療費讓這個村里人人艷羨的養牛戶變得一貧如洗。醫療費用、吃穿用度、孩子上學……老汪一包養女人家舉步維艱,養牛事業就此荒廢。
成為建檔立卡戶后,城北村、扶貧工作組、幫扶單位和企業慷慨解囊包養,老汪包養一家還清了債務,夫妻倆一個當生態管護員、一個當護林員,有了固定收入,家庭壓力也逐包養網漸緩解。
2019年,汪玉順包養網的大女兒汪琴福大學畢業了。村委會積極協調聯系,讓汪琴福到就近的星月園幼兒園從事學前教育工作。汪琴福告訴經濟日報記者,去年畢業后找工作不順利,但在脫貧政策的幫助下,她實現了自己的教師夢,為家里增加了收入,弟弟妹妹可以安心上學了,爸爸媽媽也不用那么累了包養。
孩子們的生活工作有了著落,老汪又想著重操舊業了,這兩天忙著收拾院落、重整土地,為開養殖場做準備。從2017年不足4.5萬元的家庭收入,包養網到2019年全家10萬余元的工資,老汪的“家底”翻了一倍還多。
據城北村扶貧工作組隊員李富偉包養網心得介紹:“包養管道自2015年城北村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,通包養網站過40天的入戶、摸排、調查,確定了貧困戶和幫扶連點單位,同時針對每一戶貧困戶開展了精準扶貧,到2016年底,城北村實現全部脫貧,到包養管道現在包養為止,城北村貧困戶的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元。”
郭勒木德鎮城北村黨支部書記汪紅林表示,今年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目標、任務前提下,城北村包養網想方設法增加百姓的收入。通過開展“回頭看”,對本村的建檔立卡戶進行全面摸排和全方位了解,其中已經有固定工作的44名,還有7名大學生已就業,在讀大學生4名,后續女大生包養俱樂部也會為他們的就業多銜接、多協調。“臺灣包養網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把包養住房、醫療、養老這些工作安排好以后,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,結合自身實際,發展養殖業、參加工作等,徹底把‘窮包袱’甩掉。”汪紅林說。
TC:sugarpopular900
發佈留言